<button id="4o9hw"></button><dd id="4o9hw"><pre id="4o9hw"></pre></dd>

      <th id="4o9hw"><pre id="4o9hw"></pre></th>
      <rp id="4o9hw"></rp>
      <th id="4o9hw"></th>

      我國城市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問題與改進建議

       摘要

      環顧當前世界,雖然說近年來全球受美國金融危機嚴重影響,全球經濟整體轉弱,但在過去短短的幾十年內金融市場日新月異的創新發展卻仍然相當引人注目,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保險市場、基金市場等多層次市場已日趨發達成熟,同時國內居民財富比重也會相應得到增加,家庭平均投資的各種金融產品數量的總比例均有所提高,家庭資產金融化程度也相應有所加深。家庭金融領域作為當前一個相對新興的金融學前沿研究重點領域,將逐步成為金融市場理論基礎和研究實踐應用上共同的理論研究發展熱點。近年來金融學研究將家庭金融學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與企業金融和資產定價同樣重要。

      本文重點從當今我國城市居民家庭資產管理的有效配置實際狀況出發,分析了我國城市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的現狀;然后再從房產投資占比依然過高、金融資產比例嚴重不匹配、不平衡,金融資產的組合風險分布過度極端化、人均配置資產規模占比偏小,以及對于家庭保險基金的理財需求規模增長相對過快等五個方面,來探討了當今我國現階段家庭金融資產均衡配置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提出應增強國內居民科學理財保險意識、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業務不斷拓展創新、完善各項社會保障制度,減少個人投資后顧之憂、借力專業財富管理機構、拓寬投資渠道的改進我國城市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建議。

       關鍵詞:家庭金融;資產;配置

       一、緒論

       ?。ㄒ唬┭芯勘尘?/strong>

      當今世界,近年來全球雖然受美國金融危機嚴重影響,全球經濟整體轉弱,但在過去短短的幾十年內金融市場日新月異的創新發展卻仍然相當引人注目,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保險市場、基金市場等多層次市場已日趨發達成熟,同時國內居民財富比重也相應得到增加,家庭平均投資的各種投資金融產品數量的總比例均有所提高,家庭資產金融化程度上也相應顯著加深。由于整個社會國民經濟體系是完全由有許多的家庭資產組成和相互支持聯系的,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充分關注著家庭金融資產的真實數量情況和實際質量變化。

      近年來金融領域開始將金融學研究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家庭資產金融化與企業金融和資產定價同樣重要。家庭金融領域作為當前一個相對新興的金融學前沿研究領域,逐步成為金融市場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的發展熱點。目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成為了全球新經濟增長模式的強勁引擎,吸引了全球資源產品和新興技術產品的快速涌入,家庭收入的不斷顯著增加,提升了居民投資理財多樣化產品的巨大愿望。黨的十八大也提出確定了“多渠道擴大居民財產性收入”,強調“家庭財產的合理分配”是新形勢下提高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比重的兩條主要工作途徑。

      ?。ǘ┭芯磕康呐c意義

        1.研究目的

      隨著我國成為當今世界規模第二大的開放經濟體,金融市場的發展改革正在不斷推進深化,儲蓄融資工具、股票、債券、股票回購等理財產品,作為家庭資產的基礎性投資管理品種,已經被社會日趨熟練地發展與運用,開放式基金、信托、各種短期理財基金產品組合等新型基金投資理財品種,也已經為城鄉家庭居民個人提供更多種配置選擇,家庭金融資產市場的多元化配置功能也在變得日益多元復雜。政府宏觀政策目標的最終歸宿一定是微觀個體家庭,宏觀經濟和宏觀政策調控下微觀家庭單位如何配置其資產,將有助于政府通過各種宏觀調控手段引導居民積極合理地投資金融產品,從而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完善金融市場機制,最終促進國民經濟快速發展。通過對家庭財務資產的分析,找出影響家庭財務資產分配的主要因素,包括從宏觀到微觀的變化,以及對其作用的影響機理是本文的重要目標。

      2.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從家庭資產的角度出發,如果把風險納入到家庭財務資產的選擇中,則可以從理論上更加系統、全面地分析家庭資產配置的異質性、有限參與等特征,從而對傳統的投資組合理論進行有效的補充。當前,國內外有關家庭資產分配的研究多以西方發達國家為對象,針對國內家庭資產投資的資料較少,這方面的研究也不夠廣泛。結合經濟發展水平、家庭資產結構、家庭文化觀念等因素對于我國城市家庭資產配置進行研究,能夠豐富現有的金融理論體系。

      (2)現實意義

      隨著我國國民收入水平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家庭參與金融市場的比例逐步提高,家庭金融行為對國家經濟金融發展和加強國民金融知識普及力度、進一步深化醫療改革、合理調控房地產發展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通過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議,能夠合理引導家庭進行資產配置優化,增加居民家庭財產性收入,活躍金融市場,促進經濟穩定健康發展。

      ?。ㄈ┭芯績热?/strong>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逐年提高,家庭個體經濟進入金融市場的意愿與便利程度也隨之得以不斷提高。如何保持和增加家庭財富的價值已成為一個值得國民們日益關注的問題。本文主要研究和討論內容即是針對目前我國城鎮居民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的發展變化及其相關影響因素。

      (四)研究方法與創新點

        1.研究方法

      本文通過比較分析、數據分析等相關方法,通過搜集城市家庭金融資產的相關數據,分析并總結我國城市家庭金融資產的特點,同時比較我國目前的城市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狀況,分析和歸納我國城市家庭金融資產配置中的機會和挑戰,對城市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問題以及對策進行分析,并據此給出解決城市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問題的對策建議。

       2.創新點

      本文的創新點在于,本文通過運用圖示與表格結合的方法,并在此基礎上運用大量數據對本文觀點加以闡述分析,進而分析我國城市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的現狀以及帶來的影響,且對此提出各種改進建議。

        二、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ㄒ唬┏鞘屑彝ソ鹑谫Y產發展概述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和生活水準呈現上升趨勢。隨著經濟的發展,家庭對金融資產的投資意識也越來越強。另外,由于我國居民消費觀念的改變,使得目前的城鎮居民更愿意通過金融資產進行投資,以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因此,家庭財務資產的合理分配,既能彌補通脹,又能獲得較好的回報,成為廣大城鎮居民十分關心的問題。

      (二)相關理論

        1.均值-方差模型理論

      均值-方差模型是由哈里?馬科維茨于1952年所提出的一種分析投資風險與收益關系的模型。投資者在特定時期內進行投資,投資初期需要決定購買的種類和價格,也就是說,投資者必須在一開始就從各種投資組合進行最優的選擇。投資者有兩個目的:最大的潛在收益,最小的不確定風險。最佳的選擇是使兩個有限的目標保持最佳的平衡。

      均值-方差模型依據以下幾個假設:投資者在考慮每一次投資選擇時,其依據是某一持倉時間內的證券收益的概率分布。投資者根據證券的期望收益率的方差或標準差估測證券組合的風險。在一定的風險水平上,投資者期望收益最大;相對應的是在一定的收益水平上,投資者希望風險最小。

      根據以上假設,馬科維茨確立了證券組合預期收益、風險的計算方法和有效邊界理論,建立了資產優化配置的均值-方差模型。

        2.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理論

      資產組合選擇理論是指如何將各種金融資產進行有效的組合,以使投資的風險分散,從而獲得最大的收益。這種理論是上個世紀50年代在提出的,該理論最初是根據1952年的美國經濟學家馬科維茨提出,托賓等人進一步研究,它的重點是將金融資產組合起來,以使投資的總收益最大、總風險最低。主要包括:資本市場投資者遵守投資組合原則,不能盲目將錢全部投資于單一行業的單一證券,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雞蛋不能放一個籃子里。投資者一般可以將個人投資管理的各種資產類型分成至少兩類,即無風險資產型和低風險資產,并分別按各自風險程度來劃分無風險資產類型和風險資產,從而形成風險最小、收益最高的投資組合。

      1964年,威廉·夏普、林特爾、特里諾和莫辛等人共同建立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著重探討了股票市場中的資產期望收益率與風險資產的關系,并探討了其產生的原因。資本資產定價模式也是基于馬科維茨的資產組合選擇的理論,對組合預期資產收益、方差和協方差等的基本估算公式都是完全一樣的。在此思想基礎上,資本資產組合的投資定價理論模式還主要集中反映在投資風險收益特征與收益風險特性的相互量化匹配關系分析上,也就是投資者在一定的風險水平上所能得到的回報。

       3.生命周期假說

      美國學者莫迪利安尼等人基于人的生命周期提出的消費理論。認為理性的消費者要根據自己一生得到的勞動收入和財產收入來計劃和安排一生的消費,并希望一生中各個時期消費能夠達到平穩,使自己一生的消費支出等于一生所得到的勞動收入與財產收入之和。人的一生中消費的規律基本是,工作時期進行儲蓄,為退休后消費準備資金,退休后則有負儲蓄。因此在長期中平均消費傾向與邊際消費傾向都相當平穩。

      按照生命周期理論,家庭擁有的財產與債務在各個生命周期中存在著差異。在生活周期的初期,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因此,他們可以借錢來平穩他們的支出;當他們的年齡增加時,他們的債務會減少,而他們的財產會越來越多;到了生命周期的末期,家庭的資產持有數量會逐漸減少,債務水平也會有所降低。

      ?。ㄈ┪墨I綜述

      近年來,家庭金融問題也成為社會一個十分熱門研究的熱點研究前沿課題,其深遠意義也在于關注其可能對家庭居民生活的長遠福祉和社會資本市場格局的影響。家庭財務會計研究分析的關注重點應是家庭之間的合理資產利益分配情況和規避債務行為。近些幾年時間來,關于家庭財產如何分配問題及其相關研究成果也層出不窮,主要研究內容都涉及金融市場中的家庭參與分析及投資決策等。

      陳斌開、李濤(2011)針對我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與負債現狀及其成因進行了研究;[1]蔡燁、余秋雨(2021)利用CHFS模型,針對我國商業保險對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的影響進行了實證研究;[2]崔珂婧(2020)對于我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與深入的研究;[3]段忠東(2021)利用Heckman樣本選擇模型,對于我國城市居民住房對城市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的影響進行了實證研究;[4]姚亞偉(2012)針對上海市居民家庭資產配置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5]徐一鳴、初峻光(2020)則對于西寧市房價指數影響地區城市家庭金融資產配置進行了分析研究。[6]

      在家庭財產分配方面,關于家庭債務(以個人信用和房屋抵押)的投資研究相對較少。本文重點對于家庭負債行為發生的直接影響,包括家庭資產價格、宏觀經濟變量等進行分析。傳統經濟學的家庭投資研究理論通常認為,家庭債務對資產價格、宏觀經濟都沒有太大的作用,但在2007年美國爆發的次級房貸危機給傳統的投資理論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在這一背景下,最近的研究也將注意力集中到了家庭債務的經濟效應上。然而,要對我國居民債務的影響進行全面的認識,就需要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的剖析。

      相對于家庭財產如何分配及其與家庭債務行為中的重要影響的因素,現有的分析研究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規范的框架,往往把兩者分開,忽略了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三、我國城市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的現狀

      西南財經大學城市家庭財務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近年來,我國城鎮居民的資產規模迅速增加。2011年,全國居民擁有的金融資產總額已經達到人民幣97萬元左右;而在2017年,我國家庭資產總值的年均復合增長指標達到了人民幣150.3萬元,年均同比增長達7.6個%。以按照每年增加7.6個%百分點的可年化速度標準計算,城鎮居民戶的平均資產總額預計達到了161.7萬元,人均家庭資產總額也達到154.2萬元,人均社會可直接投資家庭資產總量達到55.7萬元。中國家庭的財富每年都在增加,在全球的財富總額中位居第二。中國居民的全部財產中,以房地產為最大。中國家庭資產在2017年達到77.7%,遠遠超過美國34.6%。在家族財產的組成中,資產凈值占到了家庭總資產的70%。在這三個方面,資產凈值在家庭財富中的比重分別為66.35%、69.7%和51.34%。從地區來看,東部和西部地區的房產資產均占居民總資產的2/3,而中部地區則占58%。從家庭資產增值的觀點來看,資產凈值的增加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平均來說,在2017年,68.74%的家庭財富增長來源于房地產資產的增加。

      然而,中國家庭持有的金融資產只有11.8%,遠低于日本,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在全國的金融資產中,銀行存款占42.9%,股票和基金分別為8.1%和3.2%。從家庭資產的總體分配來看,只有0.96%的家庭持有股份,低于1%;只有0.38%的資金用于投資。從每個家庭資產構成的家庭總體收益分配狀況來看,只有0.96%的家庭持有股份,低于1%;只有0.38%的資金用于投資。在中國,近年來,金融資產規模也還都一直說是在逐年的持續穩定的在增加。在至截止2017年,全國家庭資產配置中,有大約將近為16.26%左右比重的全部人民幣家庭財富資產主要來源于社會公共和財務,其中的人民幣理財現金、活期貨幣投資組合和銀行美元定期存款投資,則是當前城市居民家庭財富增長最具成長性主要資產來源之一。相關調查記錄和專家訪談研究表明,城市家庭大額儲蓄也是由于一種較強烈的家庭預防性動機,儲蓄的原始目的可能主要僅僅是出于為了將來應對年幼兒童們的接受教育、醫療、養老服務等方面問題。

      由于注重安全性、流動性要求和習慣性,城市家庭儲蓄多數存放機構在國內大型綜合性國有大中型商業銀行、城鄉政策性商業銀行系統和國內郵政儲蓄銀行。在城市家庭銀行中,24.02%以上的銀行家庭每月定期訪問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一次,19.8%左右的銀行家庭經常訪問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二次,11.97%以下的銀行家庭每月訪問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二次,10.16%以下的銀行家庭每年定期訪問銀行中國銀行四次。另計有大約11.07%左右的城市家庭銀行定期訪問郵政儲蓄銀行。持有銀行的普通債券份額比例為每人約持有5.9%,還同時可用于持有其他一些和其他類似的各種各樣資產類別之外的任何其它的金融資產。如城市家庭中,持有私人銀行現金類產品和銀行個人儲蓄類資產所占總資產的全部資金比例總和大約為51.1%,占到整個中國家庭總的持有總資產和規模合計的將近一半以上。其他的有近15.2%左右的銀行現金比例分為個人保險財產和作為個人養老金資產的銀行儲備性資產,有將近11.4%左右銀行的同業存款比例分別轉換為銀行股票資產,0.4%及以上銀行的債券。從僅每戶至少擁有了三種的投資品家庭持有的各類資產數量比例統計數據來看,其中在城市家庭總數當中僅僅只有每戶分別擁有超過了其中一種及其以上的投資品家庭總數的各項資產比例合計就為了約為67.7%,擁有其中超過其中兩種證券的投資品家庭總數的各類總資產合計比例合計則大約為約為22.7%,僅有每戶大約擁有10.6%或以上總資產的家庭中分別擁有其中至少有三種以上證券的或者有其他超過三種及以上風險投資品。

      相比之于其他美國的家庭類型來說,目前擁有美國產品的家庭中平均已經擁有投資過上述三種風險產品類型或者擁有過前述三種風險及其以上兩種風險的投資險品型的總人數所占的比則是其他高達家庭的近61%。家庭商業保險整體參保繳費率也明顯偏低,擁有商業保險資格的家庭成員占不到了15%。在所有受保者家庭成員參與中,10周歲-超過18歲年齡段的女性家庭成員參與率也最高,為約21.3%,10歲及其以下孩子的兒童家庭成員參與率亦最高,為19.5%。受西方中國等傳統金融文化價值觀的積極影響,中國家庭傳統觀念更加過于關心其未成年子女資產的本金安全,往往因此忽視理財產品對自己家庭支柱資金的合理保護。當接受投資理財的產品時,54.6%左右的中國家庭都可以保證接受理財本金的不會出現損失,同時可以期望獲取更高額度的穩健財務穩定回報。家族子女接受購買的投資銀行式理財的產品的退貨周期相對一般理財產品較要短,且基本沒有人做任何長期投資理財規劃。許多家庭會接受一年半或三年更為短的投資回收期,35.8%,37.2%和33.7%的家庭選擇3個月,3-6個月和6-12個月。

       四、我國城市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存在的問題分析

       ?。ㄒ唬┓慨a占比過高

      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居民在2017年擁有77.7%的財產,遠遠超過美國34.6%;而在城市家庭的平均總資產比例中,只有占11.8%左右的家庭資金,遠遠的少于美國中的比例42.6%。高房價會使家庭財務資產市場的資金存量可能與資本增量共同產生配置壓力,從而大大限制整個家庭資產負債表的高流動性,并進而影響分配到整個家庭資產總額的最優收益分配。

      (二)金融資產比例不平衡

      在我國居民的財務資產結構中,儲蓄同存款總額的比重要比世界上幾乎任何地方一個任何國家存款的全國平均儲蓄水平總和都要高。2016年4月28日,西南財經大學和《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家庭理財中,存款占據了最重要的比重。在2015年,家庭存款和現金存款分別為45.8%、5.3%和50%以上。家庭擁有存款和現金的動機,主要是為了滿足預防需要、子女教育、醫療、養老、應付突發事件等。與之形成比較鮮明的對照特征的事實是,中國的家庭在他們2015年的人均總資產余額中,有將近51.1%來自的銀行現金收入和現金存款,相比之下,根據統計,美國的家庭平均只能擁有約13.6%左右的現金存款和其他存款,31.9%的人擁有了保險和退休金,持有股票的比例為35.3%。

      ?。ㄈ┙鹑谫Y產組合風險分布極端化

      研究結果表明,中國居民家庭理財產品的風險分布與偏好具有顯著的兩極化。高危險程度和高危險程度的家庭比例較高,而處于中等危險水平的家庭比例較??;46.2%的家庭沒有投資組合,27.7%的家庭處于極度危險狀態,14.7%的家庭處于高危狀態;而那些處在中等危險的家庭僅有11.5%。就拿中國家庭來說,他們往往要么干脆不再投資任何股票,要么是把手中更多剩余的余錢都用在投資股市產品上,這往往就容易造成導致了投資家庭的理財金融產品中的資金風險偏好分布上呈現的出兩極化發展的趨勢。具體到來說,中國在2015年之前未按規定進行過股票類投資行為的家庭只占比68.4%左右。

      ?。ㄋ模┤司Y產占比較小,占比較低

      總的來說,我國居民金融資產選擇行為經歷了從不存在到存在、從少到多、從單一到多樣化的過程,我國目前農村家庭金融資產總額每年也呈逐年遞增穩步增加的趨勢。到2020年底,居民金融資產總額接近18.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3.6%。但是,由于人口基數龐大,我國人均金融資產規模仍然偏低,金融資產僅占總資產的5.24%,遠遠低于美國人均家庭金融資產的37.9%。

      (五)家庭保險的需求增長過快

      保險也是現代家庭財務活動中重要的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部分,它同時具有安全防范、儲蓄、投資等作用。隨著全國居民收入水準的逐年不斷上升提高,保險方面的投資需求自然也將越來越大。中國保險業公司在截止2021年期末的賬面總資產數為人民幣2488740億元,較其上年可比同期凈資產增加約6.82%。原險保費合計收入達到15609億元,同比年末增長達12.2%。家庭保險基金對銀行儲蓄利率的擠出效應將在未來一定的程度意義上大大減少了一部分人們應對未來經濟不確定情況的保險支出,為整個家庭共同參與資本金融市場交易提供出了可能更多的配置資金,為促進家庭資產管理多元化也創造出了一個更多可能的條件。

       五、我國城市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的改進建議

       ?。ㄒ唬┰鰪娋用窭碡斠庾R,提高理財水平

      現在,很多人都在使用網上理財,因為它是一種便捷、快速的理財方式。但是,現在的網上投資者普遍缺乏理性的分析,很容易跟風,甚至對廣告產生了盲目的信任。一方面,網上發行理財類產品帶來的綜合收益肯定比普通銀行間接融資渠道要來得高,投資風險門檻相對比投資證券、證券投資要來低,更容易能充分適應銀行”人人理財”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國內缺乏一套有效科學的市場監管方法和監管行業標準,導致了”偽金融”的大量滋生,人們對風險的認識和判對著當前中國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眾多熱點現象與巨大風險,監管機構除了加大對互聯網金融的斷不能跟上。面打擊力度外,還應擴大公眾投資渠道,強化投資者的教育與引導。要有正確的投資態度,對投資項目有全面的認識,才能保障自己的荷包,從而獲得良性的財富增值。

      ?。ǘ┕膭罱鹑跈C構不斷創新,豐富金融產品類型

      盡管經濟快速發展已成為金融業的一大優勢,但目前的金融體系還存在著不平衡、部分民間資金不能與實體經濟相銜接、地方投融資制度不健全等問題。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制度紅利的發放,新的經濟主體、新的生產方式、新的生產方式、新的經營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需求,亟待深化金融創新,打造更豐富的金融產品。

      ?。ㄈ┩晟粕鐣U现贫?,減少投資后顧之憂

      目前,我國現階段的公共社會保障制度結構還較不全面完善,社會保障水平還偏低,這都是當前導致了國內養老金需求嚴重不足、消費文化水平較為低下等等的兩個主要深層次原因。在改革過去實行的二元計劃經濟體制框架下,城市居民應該享有保障的城鄉各項經濟福利將逐步走向消失,養老、醫療、失業、最低社會生活條件保障體系等社會新時期的民生保障功能體系將還較不成熟完善,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還不完善,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還不完善,居民的生活費用急劇增加,直接影響居民的預期支出,造成居民被動儲蓄、預防性儲蓄行為,導致社會整體消費需求不足。為此,應盡快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加大公共財政的投資力度,建立健全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保障足額及時到位,促進貧困人口的增收,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二是要加大社保覆蓋面和廣度,改革目前的二元結構,使農民工盡早進入社保體系。三是要積極推進健康保險的發展,健全住房保障體系,消除城鄉居民對醫保的憂慮,轉變他們的消費預期,增強他們的購買意愿,從而引導和推動人們的消費需求。

      (四)借力專業財富管理機構

      立場相對獨立和客觀、公正和是作為第三方財富投資管理的平臺所存在的顯著優勢。由于其第三方的特性,它可以獨立于其他金融機構之外,為客戶挑選產品,為客戶提供服務。其意見只能夠代表個人客戶的基本利益,不應當代表社會任何其它金融機構客戶的特殊利益。大部分正規的銀行第三方托管理財平臺公司都堅持以服務顧客理財為本,以一種很公平的態度,協助顧客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自己的理財需要進行分析,并以科學的方法,在理財計劃中使用不同的金融工具,為客戶提供最好的理財產品。

      ?。ㄎ澹┩貙捦顿Y渠道

      隨著我國國力逐步增強,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居民財富配置管理方式需求也已經逐漸從傳統單純的注重財富投資保值而增值,向對財富規劃、傳承、養老、教育、慈善等深層次延伸。資管計劃機構也要及時適應未來廣大的居民群對個人財富投資管理方面的各類潛在財富需求快速增長,不僅停留在對客戶資源的爭奪,更重要的是對存量客戶的需求進行深度挖掘,幫助居民在整個生命周期管理財富。在數字經濟時代,要更好地利用金融科技,用數字化手段賦能,對客戶進行精準識別、清晰畫像,深度挖掘長尾增量客戶群體,實現差異化、個性化獲客??冃Э己艘矐搹拇婵顢垉ο蜷L期獲客轉變,提升用戶的黏性與綜合金融貢獻角度,提升綜合效益。理財、券商、資管等子公司與母行、母公司之間,可以深挖零售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進一步沉淀客戶。證券行業則可以利用好投行優勢與財富管理條線互動協調。

        結論

      中國特殊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環境是導致家庭財務資產分配困難的根源,但短期內很難得到改善,還需要國家、銀行和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使中國家庭的財務資產得到合理的分配,從而優化中國家庭的資金和資金的供求關系,從而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斌開,李濤.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現狀與成因研究[J].經濟研究,2011(1)

      [2]蔡燁,余秋雨.商業保險對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的影響——基于CHFS模型的實證研究[J].國際經濟合作市場論壇,2021(2)

      [3]崔珂婧.我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的影響因素研究[D].鄭州大學,2020

      [4]段忠東.住房擁有對城市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影響研究——基于Heckman樣本選擇模型的實證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1(3)

      [5]姚亞偉.上海市居民家庭資產配置現狀及對策分析[J].上海金融,2012(6)

      [6]徐一鳴,初峻光.西寧市房價指數對城市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影響研究[J].河北企業,2020(2)

      [7]胡振.金融素養對城鎮家庭金融資產選擇的影響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2017

      [8]王沛珺.中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優化問題研究[J].中國市場,2020(3)

      [9]龍旭婷.家庭老齡化與家庭金融資產配置行為的實證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9

      [10]賈艷,何廣文.社會網絡對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的影響分析[J].農村金融研究,2020(3)

      [11]張林,張雯卿.房產貨幣化對城鄉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的影響研究[J].當代金融研究,2020(5)

      [12]喻家駒,徐曄.金融資產配置有效性對我國城市家庭高等教育投資決策的影響[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5)

      [13]葉爾肯拜蘇琴.我國城鄉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及影響因素分析[J].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報,2020(2)

      [14]付悅.城鄉居民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差異及影響因素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9

      [15]喻平,王燦.金融資產配置如何影響中國城鄉家庭消費——基于CHFS2013和CHFS2015數據[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9(6)

      [16]沈霞.石河子市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影響因素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9

      [17]徐華堅.中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優化問題初探[J].當代會計,2021(11)

      [18]Y.Yang.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on Family Financial Asset Allocation[J].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2021(9)

      我國城市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問題與改進建議

      我國城市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問題與改進建議

      VIP月卡免費
      VIP年會員免費
      已付費?登錄刷新
      下載提示:

      1、如文檔侵犯商業秘密、侵犯著作權、侵犯人身權等,請點擊“文章版權申述”(推薦),也可以打舉報電話:18735597641(電話支持時間:9:00-18:30)。

      2、網站文檔一經付費(服務費),不意味著購買了該文檔的版權,僅供個人/單位學習、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業用途,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者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3、本站所有內容均由合作方或網友投稿,本站不對文檔的完整性、權威性及其觀點立場正確性做任何保證或承諾!文檔內容僅供研究參考,付費前請自行鑒別。如您付費,意味著您自己接受本站規則且自行承擔風險,本站不退款、不進行額外附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1158,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swingingagolfclub.com/chachong/17992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1月20日
      下一篇 2023年11月21日

      相關推薦

      My title page contents 亚洲v欧美_免费观看国产精品_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野外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成人
      <button id="4o9hw"></button><dd id="4o9hw"><pre id="4o9hw"></pre></dd>

        <th id="4o9hw"><pre id="4o9hw"></pre></th>
        <rp id="4o9hw"></rp>
        <th id="4o9hw"></t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