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查背景及目的
外來務工人員城市融入問題的妥善解決,有利于促進政府科學治理。沈陽市外來務工人員從鄉村來到城市,他們本身對城市生活就有一種向往,并希望成為城市生活中的一員,但他們脫離了原來的鄉村組織,來到陌生的城市,不僅在心理上有一種游離于市民生活之外的感受,在政策上也難以享受正常的市民待遇。本文以沈陽市外來務工人員為研究對象,通過了解沈陽市外來務工人員城市融入現狀,繼而深入分析該群體城市融入問題的癥狀和根源所在,并針對問題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從而推動外來務工人員人口城市融入,解決人與城的現實矛盾,最終實現政府科學治理。
二、調查時間
2023年2月1日——2023年2月25日
三、調查地點
沈陽市
四、調查對象
沈陽市外來務工人員
五、調查內容
?。ㄒ唬┱{查中發現的問題
沈陽市外來務工人員城市融入的現實困境:
1.在城市中所處身份模糊
在外來務工人員流入城市的過程中,盡管他們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生活,并且從事非農業工作,但在戶籍界定上仍然屬于農村戶籍,也就是農村人口,其身為農民的身份并沒有改變,這就意味著他們這一群體無法享受到正常的市民待遇。在訪談中,回答“您愿意以后留在沈陽嗎?”的問題中,大部分都回答他們愿意留在沈陽,盡管其中有些經濟條件較差的外來務工人員,但他們也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最終希望能夠在沈陽扎根,可以看到他們內心是希望能夠獲得市民待遇,并成為真正的沈陽市民。他們就這樣被動的成為了城市的“邊緣人”,不想要回到農村生活,但又不是真正的城市人,甚至農民工的隨遷子女有很多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城市人”還是“農村人”。但他們也呈現了選擇多元化的特點,對于目自己在城市中所處的身份并沒有清晰認知,但他們都抱著觀望的態度,并希望在自己主管能動性發揮的基礎上融入城市,如果融入不了,他們則會優先選擇其他城市而不是農村,在心理上對農村的排斥和現實上城市的客觀障礙是得他們處于城市和鄉村的游弋群體。
2.公共需求得不到滿足
在現有戶籍制度設計下,外來務工人員這一群體則被排除在政策體系之外,而以戶籍制度建立的一系列制度政策也難以囊括外來務工人員這一群體。外來務工人員陷入隨遷子女入學難,社會保障難以有效實現的困境,而這一基本公共需求得不到滿足,則會影響他們在城市實現穩定就業和長久生活。雖然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對于醫療社會保障可以實現異地就醫和報銷,但由于制度的實施具體差異及農民工參保意愿較差使得他們不能更好的享受到正常的基本公共服務,在前文社會生活方面融入狀況可知,沈陽市外來務工人員的參保率很低,沒能參保的意味著健康的不到保障。而隨遷子女入學則更顯得政策和現實落地有差距,雖然沈陽市實行以居住證為主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但受訪者也說到學校還是按照戶籍入學。而筆者在沈陽市政府門戶網站上也看到關于這一方面的群眾呼聲,下方則是相關學?;卮鸬健皼]有收到具體政策安排”,這一現實困境則讓廣大外來務工人員擔憂長久的未來。
3.收入水平低不能滿足對未來的期望
沈陽市外來務工人員的收入主要集中于3000-5000元,而收入水平低并不只是沈陽市外來務工人員的特征,它是我國發展的現有階段下,全國各個地區的外來務工人員的普遍特征,2019年農民工檢測報告中顯示,2019年全國外出農民的月均收入為4427元,比上一年增了加了320元,增長7.8%。橫向來看,他們的收入水平并不算很低,但是想要在沈陽的生活,需要有大量的儲蓄存款,這樣一對比把時間線拉長,要在沈陽買房遙遙無期,并且是在沒有意外狀況出現的情況下,更別提以后安置子女上學了,現有經濟資本存量使其在沈陽生活下去的心理預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參看農村收入標準他們負擔并沒有那么沉重,但想要在沈陽生活,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參看的是城市標準,一種想要積極融入城市的心態和收入水平低難以真正實現市民化的現實相碰撞,沒有堅實的經濟基礎
(二)促進沈陽市外來務工人員城市融入的建議
1.政府應將外來務工人員納入城市制度服務體系
(1)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難以解決落戶問題是外來務工人員想要真正融入沈陽這座城市的心結。2022年xxx批轉的《關于202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提出,要抓緊實施戶籍制度改革,落實放寬戶口遷移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同年沈陽市制定了《關于取消人才落戶限制進一步放開落戶政策》,并及時做出了補充意見。雖然在戶籍制度方面從中央到地方都有所改革,但涉及的都是人才引進的戶籍改革,很少有涉及到農民工的,所以針對這一群體的落戶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細化,如對沈陽發展做出一定大貢獻的農民工采取放寬落戶政策,或者在本地務工年數設定準入年限。
(2)建立并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并嚴格落實
單純的戶籍制度的改革在政策方面是很容易實現的,但由于城鄉二元制度的發展,各項戶籍改革的配套制度并不完善,這些短板將會阻礙外來務工人員的城市融入。在醫療衛生、子女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亟需政府大刀闊斧地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適當調整,只有制度上消除障礙,并嚴格落實制度設計,為外來務工人員帶來真切服務,他們主動融入城市的意愿才會出現或者更強烈。
2.政府企業聯動倡導職業培訓
(1)建立職業培訓制度
企業招工目的是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并不會對員工進行更多的成本投入,這就體現出政府從政策制度層面對務工人員進行相關職業培訓的重要性。不只是人口流入城市需要對外來務工人員進行職業培訓,人口流出去更要對其務工群體進行幫扶性職業培訓,這不僅拓寬了這一群體的學習渠道,還有利于城市經濟的轉型升級和農村“三農”問題的解決。政府可以對務工人員進行技術性培訓,并對接一些企業,使得職業培訓制度更加有明確指向性,并保證其就業率。同時教育部門需要加強職業技術學校的創辦,既要增強其技術素質,也還增強其維權意識,提高其應對風險的能力。
這樣培養更多技術性人才更好對接城市經濟的轉型升級,從而提高其融入城市的能力。
(2)倡導職業培訓的多元參與
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完全把職業培訓作為其職能,只能作為一項輔助性措施。這就需要社會多元主體的參與幫助政府分擔壓力[16],企業面臨用工荒的難題是可以預見的,為了防止勞動素質脫節,需要企業等用人單位加大對員工的能力拓展,政府需要做的是對企業等用人單位加強監管,并加大財政補貼,刺激企業內部自我賦能。同時,市場也需要發揮作用,提倡職業培訓教育機構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可以直接提升務工人員自身的能力素質,還會改變其原有的懶惰習性和認為學習難,學習無用的思維觀念。讓這一群體擁有在城市中能夠生存的能力,他們才能看到在城市的未來,這樣才能提高其城市融入度。
3.降低外來務工人員居住成本
農民工在城市顛簸勞累,但在城市中買房子卻是他們遙不可及的夢,而中國人對家的定義首先是有自己的住房,沒有房則大大影響了他們對城市的歸屬感,這樣則被動地降低他們的城市融入意愿,進而也會影響我國整體城市化的腳步。因此控制外來務工人員的居住成本是非常重要的,根據治理理論,發揮政府及多遠社會主體參與來達到善治的效果,這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
(1)政府
政府要加大廉租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的建設。在申請方面可以設定一定的門檻,如在本地務工達到一定年限可以租用,在租用一定時間段后可以購買。在經濟上,可以增強其生活的滿意度,使其看到可以買房的希望。在政策上,可以使其看到政府對其的關照,從而拉進他們與城市的心理距離,從而增強其主動融入城市的積極性。
(2)企業
企業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需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要主動尋求為他們創造利潤的職工的住房問題的解決之策。但在沒有直接好處的情況下,企業往往難以主動去解決這一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問題,因此需要政府拿優惠政策去激勵企業去解決職工住房問題,如為相關企業降低稅收、提供先關財政補貼、低息發放貸款、批準用地等措施則是不錯的方法。在政策福利的加持下,企業提供這類住房則會在價格方面為農民工減少壓力,從而促進其城市融入。
六、調查總結
促進外來務工人員城市融入,是為了更好的構建城市發展,并不是漫無目的收納外來務工人員,未來沈陽這座城市會更加包容外來務工人員,但會有相應的淘汰機制,在城市承載力的基礎上,擇優收納外來務工人員并促進這一部分人的城市融入才是重點。和諧社會的創建并不只是看高樓建的有多高,馬路修的有多寬,更是生活在其中的人笑的有多甜,幸福感有多高,對于如何服務好處在城市里的每一個個體,我們每個人都任重而道遠,美麗和諧沈陽,你我共建。
1、如文檔侵犯商業秘密、侵犯著作權、侵犯人身權等,請點擊“文章版權申述”(推薦),也可以打舉報電話:18735597641(電話支持時間:9:00-18:30)。
2、網站文檔一經付費(服務費),不意味著購買了該文檔的版權,僅供個人/單位學習、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業用途,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者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3、本站所有內容均由合作方或網友投稿,本站不對文檔的完整性、權威性及其觀點立場正確性做任何保證或承諾!文檔內容僅供研究參考,付費前請自行鑒別。如您付費,意味著您自己接受本站規則且自行承擔風險,本站不退款、不進行額外附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1158,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swingingagolfclub.com/chachong/177405.html,